若以免疫系統為喻,透過前後世存在的見地鍛鍊內心,可以大大提高心的免疫力,面對逆境時,會有更好的承受與處理能力。~圖滇悲桑格西
既然無法改變,不如坦然接受,並運用智慧,從中獲得更大的好處。
正視生病、死亡、臨終與思考來生,研擬從中獲益的最佳策略,在人生的苦味裡嚐到回甘的滋味。
生病,就像參加模擬考,也像一次嚴格的特訓,透過它,你會更認識自己,更懂得佛法要教你的事,也能學會如何轉心。此後,佛法不再只是文字,而是可以親自驗證的事實。
作者簡介(2002):
圖滇悲桑格西
- .1965年 生於尼泊爾
- .1975年 出家,受沙彌戒
- .1980年 進入南印度哲蚌洛色林寺學習
- .1985年 受比丘戒
- .1997年 獲格西學位
- .2000年 長住北印達蘭薩拉策秋林寺至今
圖滇悲桑格西十歲出家,由於他的第一位師長杰桑諾布老師經常叮囑:「一定要學道次第!為了學好道次第,一定要學五大論!」所以格西在十五歲時,進入哲蚌寺洛色林學院學習,主要依止的師長是當時洛色林卸任住持耶謝度老師,以及後來成為上密院住持的洛桑多傑格西。
在恩師的教導下,格西感覺自己就像眼盲已久的瞎子重見光明。在十五到二十歲之間,格西忘情地投入經論的學習。不僅成績優異,在辯經場上更是叱吒風雲(相關的故事甚至傳頌至今)。然而,二十歲時的一場重病,讓這一切戛然而止,並成為格西一生重大的轉捩點。
拖著病體繼續學習經論,所以非常辛苦。「既然學佛這麼辛苦,我為什麼還要學?」這個從心底冒出來的大疑惑,迫使格西拋下傳統與宗教的包袱,改用公正客觀的態度,逼自己嚴格檢視佛法與生命之間的關連與必要性。多年來,探究得愈深,答案愈見清晰與肯定。
獲得格西學位後,他回到達蘭薩拉策秋林寺定居,持續並大量聽聞聖座嘉瓦仁波切、登馬洛卻仁波切、日宗仁波切與東滇仁波切的弘法教授,接受各種灌頂、口傳與教授口訣,包括《甘珠爾》、《丹珠爾》、《宗大師父子三尊全集》等重要傳承,並利用身體許可之時,著手編書、撰文、授課。
譯者出版說明:
本書是從圖滇悲桑格西的公開課程,以及同學私下請益的內容翻譯整理而成。當年請益的人,好幾位已不在人世;但是,透過他們而得到的珍貴法寶,願能傳達給更多在生死大考前準備應試的同伴。
這是一本陪病書,是實戰記錄,是充滿正能量的啦啦隊,也是立志成佛的人在困境迷霧中的指南針。書裡提供大量的思惟方法,陪伴讀者正視生病、死亡、臨終與來生,研擬從中獲益的最佳策略,在人生的苦味裡嚐到回甘的滋味。對於沒有學佛,已到臨終或病得很重的人,本書能提供的直接幫助也許有限,但格西說,這本書設定的對象,不僅限於已經生病、即將死亡的人;他更希望現在一切都過得很順心、身體還很健康的人,能因為這本書而預先做好準備。
作者前言:
人生不是只有這輩子,所以下輩子以後的事就必須納入考慮。透過「我必須思考來生」這個想法,根據「前後世存在」的見地修練內心,就會產生勇氣、擴大胸襟。內心愈勇敢、胸襟愈寬廣,就不會被人生的困局牽著走。把前後世存在的見地掌握得愈清楚,就愈能運用佛法的思考方式,從各方面鍛鍊內心。雖然外在的困境依舊會發生,但你已得不同,不會被困境難倒,也不會被順境迷惑。
未經鍛鍊的心,就像被控制的木偶,快樂時被快樂擺布,痛苦時被痛苦支配,自己卻一點辦法也沒有。(本書P.13)
目錄:
- 作者簡介
- 出版說明
- 人生不是只有這輩子
- 第一部、死亡
- 第一章:該怕的死
- 第二章:面對死亡
- 第三章:思維死無常
- 第二部、生病
- 第一章:面對生病
- 第二章:病中實修
- 第三章:照顧病人
- 第四章:準備臨終
- 第三部、來生
- 第一章:放眼來生
- 第二章:行前叮嚀
- 書名:悲桑老師陪你 生病、死亡、說再見:用佛法智慧,面對生死
- 作者:圖滇悲桑格西
- 譯者:吳翠雯
- 出版社:圖滇悲桑格西工作室
- 出版日:2022-03-02
- ISBN:9789869285926
- 裝訂方式:平裝
- 頁數:242頁
- 定價:版權所有,請勿翻印與轉售,免費結緣
- 類別:中文書>哲學宗教>佛教
法友心得分享:
我們的社會習慣,自己或親友的生病、死亡是很嚴重且很糟糕的大事。
悲桑老師在書中提醒我們,真正嚴重且糟糕的事:『我們一把年紀且越來越老,繼續老下去不死才可怕吧?』『當心識與今生的身體分離,就是所謂的死亡,我們害怕的死亡,其實就是這樣而已』『死後的去處才是我們必須認真面對的重點。死後如果能去淨土那就太好了,但如果死後要墮入惡道,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』(本書P.21,P.20)
不論害怕死亡,或是害怕生活中各種需要面對的事,其實害怕本身很費神費力,且對我們必須面對所害怕的事,真的一點也沒有幫助,像車輛在路邊長時間停等怠速,只是白白浪費了油,又產生空汙,但哪裡都沒有去。
改變習慣是最難的,『接納自己生病的事實,並藉這個機會真心祈求,這個病反而會是你淨除罪障、來生順利的主要因緣。若能這樣思惟與轉念,考慮前後世存在與來生思考,這病苦就能為你帶來極大的好處。
這道理聽來容易,做起來並不輕鬆,但我想,即使無法做到一百分,至少應該可以做到ㄧ點點。』(本書P.119)
這本書中悲桑老師提醒我們,務實清楚地看待生病、死亡,並好好的視此為機會,思維前後世存在與業果,行善懺悔,鍛鍊心力,提起內心勇氣與擴大胸襟,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才能增強,才能任何時候與任何情況下,幫助自己與親友。
波編2023年12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