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智慧的階梯》:通往幸福的密道 達賴喇嘛

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《智慧的階梯》:通往幸福的密道 達賴喇嘛

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探討佛教真正的信念,藉此消除人們對佛教的誤解。對於擁有其他宗教信仰的人,我則期盼這本書可以幫助你了解另一個友好宗教,也希望你能夠確實把本書中任何一種教導付諸實行。~達賴喇嘛

智慧的階梯:通往幸福的密道 A Profound Mind: Cultivating Wisdom in Everyday Life 

達賴喇嘛已經為我們指出通往幸福人生的密道,
只要你願意踏出一步,登上智慧的階梯,
自然就能照見心性的奧祕。

達賴喇嘛以一位長久修行過來人的身分,分享在菩提心的修行中如何化困境為轉機。他開門見山地告誡我們,不能期待生活中所遭遇到的挑戰會自動改變,但只要我們改變對這些情境的態度,就能不再躲避困難,勇敢面對,把危機視為自我改善提升的良機。

作者簡介:

達賴喇嘛
第十四世達賴喇嘛,藏傳佛教精神領袖,海外西藏人的政治領袖,一九八九年獲諾貝爾和平獎。本名丹增嘉措(Tenzin Gyatso),1935年生於西藏東西部的安多(Amdo),兩歲時經認證為第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。1959年,達賴喇嘛被迫展開流亡生涯,並於印度達蘭薩拉(Dharamsala)成立流亡政府至今。他致力提升慈悲、寬恕、包容、知足及自律等價值,促進世界主要宗教傳統間的和諧及相互了解,並扮演西藏人民爭取公義的代言人。

作者導論:

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探討佛教真正的信念,藉此消除人們對佛教的誤解。對於擁有其他宗教信仰的人,我則期盼這本書可以幫助你了解另一個友好宗教,也希望你能夠確實把本書中任何一種教導付諸實行。

我們將在本書中,瀏覽某些兩千五百年前,佛陀所傳教法的哲學詮釋,同時檢討像空性與緣起這類的主題。接下來我們會討讓如何深化化缘起性空的見地,還有如何為了增長利他能力而求成佛的菩提心。(本書P.24)


目錄:

  • 中譯者導讀
  • 前言 
  • 導論
    • 第一章 多元化的修行傳統
    • 第二章 佛教與眾不同之處
    • 第三章 佛教的宗派
    • 第四章 四聖諦
    • 第五章 業力的角色
    • 第六章 辨認自我
    • 第七章 小乘的觀點
    • 第八章 唯識宗的看法
    • 第九章 中觀見
    • 第十章 修道的方法
    • 第十一章 如何實修
  • 後記
  • 書名:智慧的階梯:通往幸福的密道 A Profound Mind: Cultivating Wisdom in Everyday Life  (本書已絕版)
  • 作者:達賴喇嘛   譯者:翁仕杰
  • 出版社: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
  • 出版日期:2013-10-23   ISBN/ISSN:9789861859309
  • 裝訂方式:平裝   頁數:224頁   定價:NT260
  • 類別:中文書>哲學宗教>佛教

法友心得分享:

本書的英文編輯尼可拉斯‧佛理蘭堪布在前言中說明:

本書的開示內容,是達賴喇嘛尊者於二OO三與二OO七,應穹拉‧惹對仁波切與理查‧吉爾邀請尊者到紐約市訪問時,尊者講經累積的結果。「由衷的希望透過本書可以增長西方世界對佛教無我教義的了解,同時也有助於大家過著更有意義和更快樂的生活」(本書20,21,22)

猜測也許因為當時主要受眾是燦爛繁華的紐約客,尊者以淺顯易懂深入淺出,的方式,介紹了佛教眾不同之處。

以很久沒有讀書的佛法學習人而言,自己覺得本書真的很合適所有在學同學,好好細讀一次,對我自己從日常上課,各種長短開示吸收到的佛法修學知識,各種自己的疏漏當然不及備載,能有尊者這樣完整簡要框架的整理與重點提醒,自己覺得非常提綱挈領。

本書每一個章節都很短,尊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,介紹了佛教眾不同之處,與修學佛教的好處:
『如果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,就必須先承認當下現有的處境是不能令人滿意的;只有當我們認識到自己身處於潛在的悲慘情況中,才會產生追求內在轉化的修行欲求。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和快樂,就沒有什麼理由尋求改變。所以佛陀一開始先教四聖諦的第一聖諦:苦諦。證實受苦是我們存在狀態的真實處境。』(本書P.74)

我們每天做的所有努力,都是為了改變改善部分的現狀,達成去到自己欲求的目標與成就,刪除我們不想要的現狀。但隨著各種機制服務越來越細緻精巧,所有3C玩具推陳出新,現在吃一餐大餐,買一個新禮物,與年輕時可以得到的快樂滿足感相比,卻消逝得越來越快,按照這樣的速度,繼續往下跑下去,我們再越來越難以找到讓自己五感開心滿足的外在事物。

『既然我們所經驗的煩惱,像是欲求心、厭惡心、傲慢心或嫉妒心等等,都是由於事物對我們顯現為有吸引力或令人想逃避的緣故,那麼一旦這個獨立性自我的觀念被移除後,就沒有產生這些煩惱的可能性了。如果我們不去否定這個錯誤的「我」的觀念,則不管我們從事多麼深奧的禪修,煩惱最終還是會產生,並導致我們痛苦。』(本書P.105)

外在五感的滿足與內在身心的安樂,是我們人生在世都需要的幸福快樂條件,但是每天往外追求,粗粗的過著日子,在疫情後的第一年2023年底,真的每天早晚,要稍微停下腳步,提醒自己,尊者開示時常常提醒的『菩提心與空正見』,外在工作事業該做的日常運作還是要好好的做,但調校一下自己的心情,回想所有現象的緣起觀待依賴,既要全力以赴,但又得對結果放輕鬆。

『動機決定我們是只求解救自己的小乘行者,還是致力幫助所有眾生的大乘行者。』(本書P.61 )

波編 Y2023 12月

發佈留言